2010年6月30日星期三

目盲与心盲

有一次, 我与一个行色匆匆的人在夜色朦胧的小巷里相撞. 那人大骂我是瞎子, 我用他的脏话回敬他, 扬长而去. 当时我的感觉好像是打了个“大胜仗”. 认为那人活该受到教训, 可后来读了一则很有生活哲理的故事, 我才认识到自己的肤浅和狭隘. 故事大意是这样的 :"一个漆黑的夜晚, 一个苦行僧走到一个荒僻的村落中. 他看见有一盏昏黄的灯正从巷道的深处静静地亮过来, 身旁一位村民说:“孙瞎子过来了, ”苦行僧百思不得其解; 盲人挑灯岂不可笑? 僧人于是问:“敢问施主, 既然你什么也看不见, 为何挑一盏灯呢? ”盲人说:“黑夜里如果没有灯光的映照, 那么满世界的人都和我一样是‘盲人’. 所以我就点燃了一盏灯. ”僧人若有所悟地说:“原来你是为别人照明呀? ”那盲人却说:“不, 我是为自己. ”“为自己? ”僧人又愣住了. 盲人问僧人:“你是否因为夜色漆黑而被其他行人碰撞过? 但我就没有, 虽说我是盲人, 但我挑这盏灯笼既为别人照亮了路, 也让别人看到了我而不会碰撞. ” 
 
“为别人也就是为自己”, 一个盲人能有这样的精妙的大彻大悟, 真是让人钦佩之至. 那位盲人是不幸的, 与健康人相比, 在黑夜里他更易被人撞. 可就是因为他有博大的胸怀, 他能够设身处地替他人着想, 所以他得到了回报. 他一次也没被别人撞过, 想起我与人相撞那件事, 我就感到很懊悔. 当时我们都是从自身的角度对待处理问题, 没替对方着想. 虽然两人都很健康, 眼睛不瞎, 但内心世界却是漆黑一片 - 是“心盲”. 倘若当时互谅互让, 何至于闹得那么不愉快? 辱骂的结果带给他的是愤怒甚至是仇恨, 而我得到的是长久的自责和不安, 于人于己何益? 人们常用“瞎子点灯白费烛”来喻指劳而无功, 徒劳无益的事. 其实也不尽然, “瞎子挑灯”的故事就是对这一说法有力的批驳. 故事闪耀着理性, 智慧和道德的光辉, 给我心灵以强烈的震撼. 如今有些人变得非常功利和世故, 对于人和事, 他们也不放弃讨价还价, 斤斤计较的和处世作风. “有用就是真理”, 使他们刻意去讨好一些人. 而一旦他们的目的达到, 别人对他们再无利用价值, 他们便会视别人为路人, 就好像喝完饮料扔易拉罐一样, 更有甚者是通过讨好正面利用了, 再通过诋毁他人, 落井下石反面利用, 以获取个人政治或物质上的利益, 达到更卑劣的目的. 我就是这样的人了, 现在的我很努力的改进. 

小森心情:

惟我是用, 用过即扔, 损人利己的人是非常渺小而孤独的. 因为我们的处世作风注定其不可能有真正的朋友, 即使我们一时得逞, 但终究会遭到人们的鄙夷和诟骂的. 虚伪换不来真情, 冷酷换不来热忱, 冷漠自私失去了做人的道义, 倘若我们有了危难, 需要别人的帮助, 也很难得到他人尽心尽力的帮助. 有失道的因.就是寡助的果. 人不能总为自己活着, 要学会替他人着想. 这样自己才能活得更舒坦, 更有质量, “予人方便, 于己方便. ”一个人心里有别人, 懂得设身处地替他人着想, 有爱心真情的奉献, 得到的是内心的充实, 人格的锤炼和崇高的思想境界, 也同样会得到爱心的照耀, 真情的温暖. 对每个人来说, 有一个健康的身体是生存的一种幸福, 但这种幸福是原始, 初级的幸福; 而有一颗善良正直健康的心灵, 则是生存的真正价值, 生存的伟大之所在. 

没有评论:

发表评论